本期嘉宾:
李凌,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语文高级教师,宁波市骨干班主任,宁波市教坛新秀
潘超群,象山县荔港学校初中科学高级教师,宁波市骨干班主任,象山县学科名师
吴建峰,浙江省奉化中学化学教师,宁波市骨干班主任,宁波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专家团成员
吴雪斌,浙江省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教师,象山县名班主任,象山县学科骨干
2025年春节DeepSeek掀起AI热潮,孩子们的学习方式、职业规划甚至亲子关系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那么,AI时代,孩子该怎么养?在今年首期“甬上家长会·茶座”中,一位宁波果农老爸的操作,令人眼前一亮。
家长面对AI既欢喜又担忧
这次讨论前,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做个问卷调查,并发放并回收了1300多份有效问卷。潘超群老师,首先简要介绍了调查情况。
潘超群。
在调查中,家长们对人工智能了解程度情况有34.11%表示基本了解,51.64%听过但不清楚。
61%的家长有使用智能语音助手(如小度、天猫精灵)的经验,36.49%和30.44%的家长,使用过AI学习软件(如作业帮AI批改、科大讯飞语记)和ChatGPT/豆包、文小言、Deepseek等对话机器人。另外有25.86%的家长从未使用过任何AI工具。
从调查结果来看,很多的家长都已经准备好,或者说已经开始拥抱AI了。
此外记者也发现,在有关家长使用的调查中,辅助孩子学习和生活服务(导航、购物推荐)数量最多,均占46.61%,排在后面的是娱乐休闲和处理工作事务,不过比例迅速下降到31.68%和27.53%。整体上看,家长使用AI频率更偏向自身的生活和娱乐休闲。
为何会这样?或许可以从家长使用AI的担忧中找到答案。六成以上的家长,担心孩子过度依赖削弱思考能力和自控力不足影响学业,近五成担心孩子接触不良信息。
那么家长真的不愿意孩子接触AI吗?并不是。相反,当有人能帮助他们过滤掉以上的担心后,他们对孩子使用AI抱着十分积极的心态。比如在被问到最希望学校提供的Al教育支持有哪些时,65.33%的家长选择开设Al科普课程,57.98%选推荐优质Al学习资源,49.09%选择建立AI使用校园规范。还有26.07%的家长选择举办家长Al素养培训。
现在的孩子是AI原住民
李凌。
家长的纠结心态,其实可以理解。
李凌老师表示,她所面对的10后孩子们,网络上有一个词汇极为精准地勾勒出他们独特的成长环境,那便是——“AI原住民”。这些孩子自出生地起,便置身于AI世界。AI并非高高在上、遥不可及的科技概念,而是早已化作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、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,实实在在地影响他们成长。
在学校科学学科教育中,AI有一个重要的应用,叫做虚拟实验室。实验者戴上VR眼镜,手上握2个游戏柄一样的装置,用游戏柄去点击试管就可以移动试管,把火柴拖到火柴盒上擦一下就可以点燃。模拟青蛙的保护色,提供不同颜色的场景,让实验者用游戏柄去点击青蛙,表示抓住它了,青蛙出现在绿色场景中不太容易被发现,而灰色等环境就容易被发现,在趣味活动中深入理解科学知识。
潘超群说,手机上也有相关APP,里面有从小学至高中的大量实验,与有教材内容一致的,也有课外拓展的,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。“现在有一种说法很好,叫AI学伴,它是老师身边更好的助手,学生身边更好的老师,利用它能提升教育效率。学生应掌握的不是解一道题或会不会背,而是学习技能、科学思维的提升。”
AI升温开始影响选科和就业观
根据专家预测,部分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被AI取代,比如重复性工作的制造业工人、数据录入员,基础服务行业的零售收银员、客服人员,运输与物流业的司机。
吴建峰。
AI已经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大家的职业观,身为高中老师的吴建峰感受尤其明显。
浙江省高考改革有一个亮点,就是除了其他省份也有的物化生政史地六门课之外,还有技术一门课。这门课的存在,被不少人认为是浙江省作为全国数字化发展突飞猛进省份的基础。
“拿我们学校为例,以往选择技术的同学其实不算多。因为物理和技术有颇多相通之处,学生选择技术主要还是为了跟物理捆绑,减轻学习压力,争取一个好的成绩。”吴建峰说。
随着近几年AI的升温,特别是今年年初DeepSeek的爆火,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在考虑选择技术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。很多家长在小学、初中引导孩子学习编程,并将其作为优势科目,在高中选择技术,乃至在高考中选择计算机、人工智能等领域作为孩子今后从事的方向。
而在职业教育中,“技术+人文”的复合型工匠成为一个新培养目标。
吴雪斌老师在现场展示了一件传统服饰“云肩”。这是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服装专业的学生从《汉乐府.江南》诗词中获取灵感,通过文字描述把需要的纹样和款式要求输入到AI绘图工具,生成理想的款式图,再生成效果展示视频,最后经过打样、裁剪、缝制等工艺技术,再现了“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,鱼戏莲叶间”的优美汉韵。“AI时代下培养什么样的孩子?我觉得这是一个缩影。”
果农老爸做了AI时代的智慧家长
吴雪斌。
“我们要做学习型家长。”吴雪斌老师举了她很佩服的一个学生家长做例子。
孩子学的是电商直播,家长意识到这是一个不能不了解的世界。家里正好有柑橘园,他拜孩子为师学习抖音带货的操作技术。从注册到起号,从拍摄到讲解,从销售到复盘,他的自我提升之路,让孩子的专业学习更加扎实,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。
“本来学生打算读完高中就和家里一起带货,学生家长说,以前根本没有这个直播技术,现在有了,以后如果有了更新的技术,你不去学我就没人教我了。孩子就这么被激励进了大学继续深造。”吴雪斌认为,在AI大环境下家长要有三个定位:成为AI使用的协作者,构情感支持网络的构建者,孩子职业价值观的引导者。
那么,家长该怎么做呢?李凌给出了具体建议。
首先,要把好产品质量关。家长为孩子选用AI产品前,必须先行试用。而不是一听别人推荐就盲目购买,然后丢给孩子就完事了。
其次,要注重引导孩子正确使用AI。在使用AI的过程中,需提醒孩子时刻保持质疑与思考。比如与孩子约定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三次,再求助AI。引导孩子去对比不同AI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有差异。和孩子一起用实际操作去验证AI答案等。
最后,适度断联十分必要。设置家庭无AI区域、无AI时间段等。在餐桌上尽情享受家人陪伴的温馨,走进大自然去观察花草树木、山川河流,前往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,参与图书馆志愿者活动体验助人之乐,拓宽视野,丰富认知,让孩子在多元体验中茁壮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