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人类有一段很漫长的演化历史,能走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。我们想要更好地生存,就需要了解自己的过去,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。”10月3日,“院士开讲啦”第八期课堂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报告厅开讲。本期主讲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、所长,云南大学教授徐星。
活动现场(张培坚 摄)
徐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最多的科学家,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恐龙院士”。当天,他以“中国恐龙化石大发现”为主题,用生动趣味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恐龙特性、恐龙演化、古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科学知识。300个座位的现场座无虚席,更有不少“恐龙迷”通过线上直播全程聆听。在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,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,气氛热烈。
在热爱中点燃恐龙研究的激情
徐星,1969年7月出生于新疆伊犁,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,2004年入选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,2014年入选“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”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。
先看一份成绩单:28岁,发现长羽毛的北票龙;31岁,发现比始祖鸟还小的“赵氏小盗龙”;34岁,提出四翼恐龙假说;46岁,发现长有翼膜翅膀的奇翼龙……20多年来,徐星主要精力放在恐龙演化、恐龙类群的研究中,累计发表论文300余篇,其中发布在国际核心期刊Nature、Science、PNAS刊文50余篇。他的研究成果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,被称为世界恐龙研究界的“中国星”。
“恐龙为什么长得这么大?什么原因让恐龙灭绝了?恐龙的特别之处总能引起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,它是许多孩子们的最爱。其实关于恐龙演化的研究也是科学家的最爱。”活动伊始,徐星以亲切而真挚的话语分享了他对恐龙的热爱,瞬间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。
活动现场(张培坚 摄)
在学术生涯初期,徐星就和恐龙结下了不解之缘,他的足迹遍布新疆、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、云南、江西和湖南等地。在一次次野外考察中,徐星不断寻找恐龙化石,发现恐龙新物种。
提到自己喜欢恐龙的原因时,徐星说道:“因为我从小喜欢大自然,通过研究恐龙,我可以尽情地拥抱大自然。一到野外我就喜欢趴在地上,寻找化石。当然,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享受科学发现的乐趣。每当我找到了新的化石或发现新的认知时,这种幸福感和快乐是难以表达的。”
在试错中前行,激励孩子传承科学家精神
“除了我,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在世界各地寻找恐龙化石,以及他们生存过的痕迹。”讲座上,徐星向同学们分享了一张地图。地图上向大家展示了新疆、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四川、云南、山东等“传统恐龙强省”,这些地方在100多年前就开始陆陆续续发现恐龙化石。但是,还有一些省份“不甘落后”,比如浙江、河南、辽宁、甘肃、广西等省份,在过去的三十年间,也开始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。其中,浙江省是恐龙化石发现进步最快的省份之一。
据统计,截至2024年3月,我国已发现了约380个恐龙物种(有效命名估计300种左右)。徐星解释道:“其实这里面有一些是错误的发现,或者说是错误的命名。这在科学研究过程中,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。”
活动现场(张培坚 摄)
徐星还分享了几个科学家在恐龙研究过程中错误发现的例子,比如在2021年,古生物学家破解了一起百年“悬案”:名为“窃蛋龙类”的恐龙,并不以“偷蛋”为生,更没有世代做“贼”的习惯,而是一种“妈妈下蛋爸爸孵”的爱心恐龙。
探寻恐龙的世界并不轻松,尤其是寻找恐龙化石的过程,不仅充满挑战还需要极大的耐心。徐星在讲座中多次对孩子们强调:“科学的发展正是在不停地试错中进步的。所谓的科学家精神,就是不断传承,老一代传新一代,去做更多、更深入的研究。”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崇敬与传承的期许,激励孩子们勇于尝试,敢于面对失败,不断在试错中吸取教训,积累经验。
恐龙版《清明上河图》,小粉丝创意获院士点赞
“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?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,访问中生代的地球,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!”翻开人教版《语文》四年级课本,一篇《飞向蓝天的恐龙》向孩子们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发现。这篇内容生动、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,正是由徐星撰写。他提出的“恐龙飞向蓝天”这一科学假说,更是革新了恐龙进化研究。
活动现场,有不少同学表示,他们正是在学习《飞向蓝天的恐龙》这篇课文时认识了徐星院士。
在演讲中,徐星院士展示了近年来在我国多地发现的珍贵带毛恐龙化石,这些化石不仅形态上与某些现代鸟类惊人地相似,更重要的是,它们揭示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关键证据。通过徐星的讲解,同学们对恐龙化石及古生物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收获颇丰。
互动环节上,徐星的“小粉丝”们纷纷举手提问:“恐龙进化了一亿多年,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文明?”“恐龙有没有胎生的?” “书上说霸王龙走路走不直,是真的吗?”“恐龙化石的发现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?”每一个问题,徐星都耐心地解答。
活动现场(张培坚 摄)
活动结束后,孩子们围着他签名,现场气氛十分热烈。其中,海曙区储能学校新芝校区初一学生丁跃洋带来了他创作的“恐龙版”《清明上河图》,引起了大家的关注。长达6米的图上绘制了三角龙、梁龙、霸王龙等,他们扮演着官差、士兵、各种商人等角色。孩子的奇思妙想得到了徐星的高度赞扬,并在签名时题词:“科学与艺术,奇思与妙想”。
丁跃洋表示,他从小喜欢恐龙,这幅恐龙版《清明上河图》是他在四五年时,用了半个月时间绘制完成的。“未来,我想成为动物学,或者古生物学这一类的研究员,或者画师。” 丁跃洋说。
据悉,“院士开讲啦”是宁波科学教育打造“院士之乡”品牌的重要举措,是“甬上教育讲堂”的重要栏目之一。
作为“院士之乡”的宁波,两院院士超过120人,这是一种先天优势,带来了丰厚的教育资源。根据《实施办法》,宁波将以“院士之乡”特色资源为引领,以学校科学教育为主阵地,发挥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作用,构建校内校外协同推进的科学教育机制。狠抓三个“一体化”,即大中小、家校社、教科研一体化。